萨尔瓦多共和国位于中美地区,东北临洪都拉斯,西北与危地马拉相接,南濒太平洋,面积2.13万平方公里。1999年人口为577万。
首都圣萨尔瓦多,是中美洲国际铁路和公路的枢纽。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。居民多信奉天主教,152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,1821年独立,1841年2月18日成立共和国。早在1890年以后,即有华侨自美国、墨西哥等国移入萨尔瓦多创业。因当地资源不丰,土地贫脊,加上萨尔瓦多对华侨人境及居留都有严格限制,所以华侨人数不多。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,萨尔瓦多的华侨约有300人。
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时期,萨尔瓦多政府曾下令每个华侨商店交纳200美元营业税。
1933年圣萨尔瓦多市长竟下令华侨每月交纳营业费300美元,限8小时内交纳;并下令驱逐华侨,限华侨于7月15日前出境,并将华侨书信、报纸及银行存折一并封锁。华侨急电南京政府和广东省政府援救,并电请驻古巴公使凌冰来萨尔瓦多交涉。萨尔瓦多政府虽派代表与凌冰面谈,却声称仅能接待,听取转达意见,而不能作实质性的决定。
在20世纪30年代,华侨华人共有大小商店100余家,后因萨尔瓦多政府的排挤和限制政策,破产倒闭的不少。直至1954年华侨入境和居留待遇始获改善。据国民政府档案“1941-1944年国外华侨人口分布”统计,萨尔瓦多华侨有480人。由于中国与萨尔瓦多之间长期缺乏经济、贸易和文化方面的联系,华侨在各方面也得不到大的发展。
1975年萨尔瓦多有华侨华人约700余人。后因萨尔瓦多发生内战,华侨华人外出逃避战祸。
1992年结束内战,冲突双方签订和平协议。政府开始实施6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,华侨华人纷纷返回。
1999年华侨华人有1800人,80%为粤籍,来自广东省南海、中山、番禺等地,来自台湾的约有350人。华侨华人多居住在首都圣萨尔瓦多。他们以经营商业为主,早期多经营苏杭杂货。
目前侨营企业约240家,其中杂货与百货商店约120家,资本约5000万美元;以进口发货方式兼营百货批发零售,货物多从中国大陆和台湾进口。
餐馆业约60家左右,总资本约600万美元之间,为当地华人的传统行业,并已深受当地居民喜爱。
贸易业约35家,营业规模及数量大大超过以往,资本约为1500万美元。
旅游业及娱乐业14家,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近年来,华人计算机业已在萨尔瓦多创业,由于计算机为新兴产业,发展极快。
华侨关家祥已取得宏基、康柏、微软及TOYOTA汽车之代理权,资本额达1000万美元,是杰出华商之一。
1990年以来,海峡两岸鼓励发展对外贸易,萨尔瓦多也为促进经济发展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,如“促进暨保障外国人投资法”、“自由区保税法”及“出口复盨法”等。同时,萨尔瓦多为美国“加勒比海盆地经济振兴方案”之受益国,一些华人成衣商根据加勒比海地区的投资优惠方案,将工厂移至萨尔瓦多,充分利用无限制输出美国的优惠政策,经营上有很大发展。
华人在此投资有两个主要问题,
一是语言障碍造成的工人管理上的困难;
二是当地的银行利率相对较高。华侨夜校创办于1943年,后学生日减,学校于1948年停办。1947年中华青年会又在华侨总会会所设华侨补习夜学班。1967年改办华侨小学。1970年,该地有华侨学校2所。